目前,主流的运行树莓派的操作系统都是Linux的重要分支的延伸版本。掌握一些Linux的操作知识对于树莓派是必要的。本文并不是一篇介绍Linux的操作的文章,而是以树莓派的使用作为出发点来介绍Linux指令的文章,可以覆盖大部分在树莓派terminal使用中用到的指令。在Linux文件系统中,没有了盘符的概念,而是使用一颗目录数,任何存储设备都是以文件的形式挂载在这棵树上。目录树的最上层是根目录记作:“/”。Linux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目录系统,因此指定一个统一的、固定的目录规划,有助于对系统文件和不同的用户目录的文件进行统一管理。正在Debian及其分支的Linux系统中,使用apt作为软件包管理工具。
- 开启桌面条件:startx
- 多个用户终端切换:
- CTRL+ALT+Fn(F1、F2…),并通过Alt+F7返回桌面
- 自动补全代码:Tab
- 切换历史命令:键盘上下键
- 查看当前所在目录:pwd
- 切换目录:cd
- 切换回家目录:cd~
- 切换绝对路径目录:cd /home/pi(以“/”开头)
- 切换相对路径目录:cd home/pi
- 当前目录:.
- 父目录:..
- 提示符:pi@raspberrypi~$(pi是当前登陆的用户名,rasberry表示当前树莓派的主机名称,~表示当前路径为“家目录”,$为当前shell提示符,表示可以在之后输入命令了,一条命令以回车作为结束标志)
- 查看目录或文件:ls
- 查看目录或文件并返回信息:ls -1(包括目录或文件的权限、用户组、用户、修改日期、文件大小等详情)
- 列出隐藏目录和文件:ls -al
- 使用mkdir创建目录: mkdir test cd test
- 使用touch创建空白文件: touch test(创建的是一个空白的文件可以使用文本编辑器来进行编辑)
- 使用mv修改目录名或者文件名:mv test test1
- 使用mv进行文件移动:mv ./test1/mytest1/test2/mytest2
- 目录的复制(只复制目录):cp ./test2/mytest ./test1/mytest1
- 目录的复制(包含目录下左右子目录和文件):cp -r ./test2 ./test3
- 删除空目录: rmdir ./test2
- 删除目录及其下的所有子目录和文件: rm -r ./test2
- 打开强制模式(取掉删除时采用的交互式确认): -f
- 解压文件:
下载的大部分软件以tar.gz的压缩包的形式存在,解压该文件:tar -zxvfapache-tomcat-7.0.42.tar.gz
其中,-x表示解压,-f表示解压过程、-v表示显示解压的过程、-z表示使gzip对压缩文件进行解压
- 参看任务进程状态及CPU负载情况:top
- 另一种查看进程状态的方法:ps-ef
- 使用ps命令查看到进程号后,关闭进程:kill PID(进程号)
- 为管理员设置口令:sudo passwd root(Raspbian默认的root口令为空)
注:正是由于Linux对于文件、操作权限有着严格的限制,才使得鲜有病毒木马
- 外接存储设备的挂载:sudo fdisk -1
- 将U盘分区挂载到目录上:
sudo mkdir /mnt/usb
sudo mount /dev/sdal/mnt/usb
- 查看是否挂载成功:df -ah
注意:如果使用移动硬盘有可能由于移动硬盘的功率较大,树莓派无法提供足够的电流,可能不能读写成功,这时需要使用自带电源带的USB-hub。
- 解除挂载(安全删除硬件):sudo umount /mnt/usb
- 对文件内容进行查看
cat /etc/hosts
- 当内容较多屏幕不能够显示完全时:more /etc/sysctl.conf
- nano文本编辑器的使用
保存:CTRL+o
退出:CTRL+x
查找:CTRL+w
- 联网进行apt更新:sudo apt-get update
- 安装软件 sudo apt-get install ema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