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我们的坐标,无论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不能够离开资格坐标,处理好与时间的关系是成长、生活和改变的前提。一个人如何去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二对待时间的准则就是:活在“全部的现在”,从当下出发,连接过去与未来。
时间视角
斯坦福一个心理学家提出用“时间视角”这一概念标识人们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态度,根据视角不同有五种人:
- 积极过去视角:怀旧,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 消极过去的视角:总是消极的往回看,容易出现心理风险。
- 享乐主义:幸福感比较高,但是行为风险比较大。
- 宿命观点:认为一切都是注定,只能逆来顺受。
- 未来视角:习惯往前看、为未来谋划的人,容易取得比较高的成就,但是由于一直为未来担心,所以幸福感不高
可以看到这个五个视角没有哪一个是最好的,并且都是身边的人的选择。但是我们不要维持一个单一的时间视角,因为它们都不完美,常常我们需要做的是变换视角,根据生活中的场景来灵活选择。比如说工作学习使用未来视角,休闲时间则享乐主义视角。当具有了平衡时间视角的人,内心会有以重“延伸的当下感”,既可以从当下审视过去,也可以视未来存在与当下,具有了未来和过去的包容性。
下面是一些从”平衡时间观“以及“当下延伸感”观点出发的建议:
- 活在当下
- 严肃的对待时间
- 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
- 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
- 从现在出发联结过去
- 不要完全沉浸于过去
- 指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 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
- 视未来存在于当下
- 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
如何解决远期未来于近期未来的冲突
五年是一个典型的远期未来长度。
人们常常是喜欢付出马上就有回报的事情,而一些需要长期投入、矢志不渝的事情人们通常趋之若鹜,正因为如此才有去做后一种事情的必要。
在考虑远期目标的时候人们会通常着重考虑目标的价值和意义。而近期的视角多是考虑要不要做或者怎么去做。如果长期目标更多的是看价值和意义,往往会缺乏可行性。因此我们要像考虑近期目标一样去考虑长远目标多想想需要什么步骤,如何做这件事情。
有时候远期未来跟近期目标产生冲突,比如说拖延症,因为目前有一个聚会要参加,远期的目标是xxx,参加聚会看起来并不会影响这个远期的目标,造成了逐渐的原理远期的目标。
对于远期目标来说,我们需要减少它的价值和意义,夺取思考应该通过怎样的步骤来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是担忧目标没有完成怎么样。可以把长期目标拆分成多个目标,比如五年的目标,拆分成每年要做到什么程度,拆分以后只看今年,然后今年的12个月要到什么程度。这样就可以处理长远未来于近期未来的冲突,毕竟我们只能活在当下。
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有两个指标可以用来分析这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 收益值:我花费多少精力去做,可以得到什么,这里的收益也可以是心智、精神层面的。
- 收益半衰期: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
在生活中,大部分人喜欢做的事情是收益值高,短半衰期的事情,比如说玩游戏、看综艺节目等,一旦停下来愉悦感会很快消退,因此只有只能不断的玩和看下去来维持这个精神的收益率,而第二天我们可能就会忘记昨天游戏完了什么,综艺节目看了什么。如果是说以成为一个厉害的人为目的,那么多做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件。
人们很容易陷入两个无能:
- 选择无能:很难判断哪个事情更重要
- 执行无能:我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但是就是不去做。
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使用一条简单的法则: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比如说到此一游的半衰期就很多,那如果旅游做足功课,之后认真的撰写游记,那么旅游的半衰期就会很长了。
这里是一张长半衰期的事情的不完全列表
- 积累可信的知识
- 训练实践技能
-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 提升审美品味
-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 保持和促进健康
-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另外补充一下,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辨析信息噪音,如今互联网主宰人们的生活,人们阅读碎片化难以保持持久的热度。这些碎片化、无价值的信息实际构成了一种“信息噪音”,干扰了我们对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的判断。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是噪音呢,我们可以通过刚才半衰期的方法去评价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从原本追求“及时兴奋”的信息模式切换到追求“长久收益“的信息模式,就可以分辨出噪音信息来。
为什么时间永远不够用
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说有点可用的时间。
侯世达定律:实际做事花费的时间总是比预期的要长,即使在于其中考虑了侯世达定律。
在生活中我们要快、慢相互协调,一些事情需要我们尽可能快的完成,比如说工作、购物等,还有一些需要慢下来,比如自我方式,度过休闲时光。
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
心流:指人全情投入于意见事中的状态。在心流发生的时候,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
获得高质量休闲满足起始很简单,就是: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提炼一下
用平衡的观点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用慎重的态度过好当下的生活,并联结起过去和未来。
明确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用未来的视角工作,用想了注意的视角生活。
使用”时间之尺子“,审视时间的长期价值,尽可能的删减非必要的事件。
让远期未来更加的具体
把握好节奏,区分求快的事件和求慢的事件。
提升时间使用的”深度“,减少被动式休闲的比例,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