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UED:
-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实现产品可用性与易用性,让用户使用愉悦的高度综合技术,贯穿整个产品设计开发流程。
- 以用户为中心设计产品,让用户觉得好用,用得舒服,愿意继续使用。
- 交互设计(负责原型和用户交互)是介于产品经理(否则需求和功能)和UI设计(负责界面美观)之间
交互设计的工作:
- 用户需求、体验研究
- 信息结构、操作流程、页面交互设计
- 产品原型图输出,推进UI落地
- 交互说明文档输出,推进前端落地
- 产品可用性测试,优化改进
交互设计关键词:
- 心理学、用户体验、功能分析、流程图、线框图等、可用性测试、竞争对手、团队、需求分析、产品架构
产品设计:
需求分析 – 功能结构 -信息结构 -操作流程图 – 原型图 – 页面交互图 – 交互流程图 – 交互说明文档
以短视频社区为例
战略层:
项目定位:
- 基于熟人社交的短视频信息,用户以短视频形式发布动态,也可以查看好友的短视频动态,并认识更多的附近朋友
业务需求:
- 熟人社交社区:可加好友,与好友互动(点赞、聊天等)
- 15秒短视频:社区内容类型以视频为主
- 发布动态:查看好友动态
- 附近好友:工具位置发送好友
用户的期望需求:
- 能自己发视频,也能看到好友的短视频
- 能有熟悉的朋友一起玩视频
- 能认识一些新朋友
- 可以和朋友在线聊天
- 可以给朋友发表情
- 可以给朋友发一些图片、视频、文件等
- 可以收发红包
- 可以建群聊天
- 可以阅读新闻资讯
- 可以屏蔽动态
- 可以和视频聊天
疑虑和担忧:
- 我有微信朋友圈就足够了
- 短视频拍起来麻不麻烦
- 还要重新加好友,很麻烦
- 短视频没有质量,不会好看
- 肯定有微商,求点赞的
如何避开用户的需求坑:
- 基于现行使用经验提出需求
- 用户会提出很多不符合产品定位的需求
- 用户的需求会遗漏忽略点
- 用户可能自己都不知道需求什么
在考虑了上面的这些之后就开始画流程图进一步的细化需求:
KANO模型
KANO模型是一个日本教授说提出的需求分类的概念,分为3种需求:
- 基本需求:用户认为必须有的功能,如此类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用户非常不满。但实现并不能增加用户满意度。
- 期望型需求:非产品必须的需求,但满足后用户满意度会提升,是体现核心竞争力的需求。
- 兴奋型需求:提供给用户出乎意料的需求,是用户产生惊喜,实现后用户会非常满意,同时提升忠诚度(潜在需求)。
根据KANO模型就可以把之前的需求归结到KANO模型之中:
很多情况下会发现有很多功能,那么真的需要这么多功能吗?这就需要对需求做减法,做减法的方式有三种:
- 根据产品的业务逻辑做减法
- 根据产品的用户场景做减法
- 根据产品的版本迭代做减法
这样可以使在开发精力不足的时候能够快速的将可用的产品上线。